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教师站 >> 中考高考 >> 高考作文 >> 写作指导 >> 正文

2013年高考作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常规模板3

2013年高考作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常规模板3

  写作指导 更新:2013-4-20 阅读:  

2013年高考作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常规模板3

模式三  全文递进式
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例文:
“融入”之美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构成一片精致的美丽。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裹住一种欲滴的娇嫩。(根据需要抓住关键引用材料)
正是因为露珠懂得融入它所在的环境,以超强的适应性,化解了那些突凸,消弭了它与旁物的柢牾,诠释着和谐之美。(简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融入环境,创造和谐之美”)
大漠枯桐以它盘虬的枝桠、遒劲的根系,牢牢地扎根在荒漠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霸气地向天空延伸。试想,倘若是弱不禁风的茉莉植于此,恐怕难有大漠上这一座座遗世丰碑般的悲壮之美吧?
朔风驼铃以它的粗犷与嘶哑之声,融入了漫漫黄沙、猎猎西风。试想,倘若是悠长细腻的古筝鸣琴,恐怕早已被呼啸的风沙淹没难以完成这余音绕梁之举吧?
由此可见,融入自己所在的环境,才能勾勒出和谐的唯美华章。卞之琳的小诗:“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当物与“你”俱一体,镶嵌在窗根上,是多么别致的风景啊!(举自然界中的“物”为例,阐述它们是如何融入环境的)
那么如何才能构造“融入”之美呢?(过渡)
且看三毛。她以一个弱.女子坚毅的心,去忍耐去热爱撒哈拉沙漠的骤风狂沙,去包容去帮助土著居民撒哈拉病人的医药起居。正如她在《白手起家》中写的那样,她吃了很多苦,但她仍凭借一颗热爱之心,融入了撒哈拉的灵魂。
且看苏轼。贬到杭州,他缔造了苏堤;贬到黄州,他“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凭借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情怀,他融入了每一处所贬之地,不但造福于当地百姓,也成就了自己的文坛建树,成为浩瀚史册卷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且看沈从文。一介文弱书生,他却凭借他细腻的情怀,融入了湘西生活。住吊脚楼,与纤夫打交道,这位凤凰才子,以“融入”成就了和谐,也成就了文学事业的巅峰。(举名人例子,证明他们是如何融入环境的,集中于文人,有文化气息)
可见,实现和谐之美,需要一颗善于融入、热爱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释然的心。(总结全文,简洁全面)
【模式点拨】  本文是全文递进式的典范。由阐述“是什么”到阐述“怎样做”,衔接紧密,层层深入。材料丰富、新颖,有文化含蕴,对材料的挖掘很深刻,寥寥数语就能将材料符合自己立意的属性揭示出来。语言流畅、灵活、准确而富有表现力。
中考高考子栏目导航
网站最新中考高考
网站推荐中考高考
网友热评中考高考
站长推荐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Cn-Teacher.Com 2006-202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6-2020 © 中国教师站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06018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