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教师站 >> 中考高考 >> 中考指导 >> 综合指导 >> 正文

成功只是种境界--2012年高考状元探微

成功只是种境界--2012年高考状元探微

  综合指导 更新:2011-10-6 阅读:  

成功只是种境界--2012年高考状元探微

文章来源20xk学科网

    今年的高考注定分外引人关注。且不说那改制后的绿色六月,也不说那逐渐统一的“综合”,单是“非典”时期的“非常”高考,就让今年的高考有点特别。
    不变的,是紧张激烈的竞争。高考分数公布于世,高考状元浮出水面。看似光辉照耀,遥不可及,好在不同之中有相同。看看这些,也许成功就这么简单。
    心理篇
    1.“阳光总在风雨后”
    来自西安86中自强班的薛琦以691的高分摘得陕西省文科状元桂冠,他的夺冠之路并不平坦。据他的老师回忆,他考上自强班的成绩是最差的,但他不气馁,主动学习,勤奋踏实,终于成为今天的状元。
    沈阳市高考状元吕梦石,在高考前50天,因争抢篮球造成右手食指粉碎性骨折,食指握笔困难,无奈放弃了最后3次的模拟考试。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完成了高考,并获得673分的好成绩。
    重庆市文科状元王小书认为,十几年的学习中,最痛苦的莫过于高三,高三是“熬”过来的。高中前,她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北大,进入高三后,她说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但到了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她想只要能上大学,发誓决不复读。每天被大量的作业累得“支离破碎”,直到一天晚上她实在撑不下去了,回家后扑到妈妈怀里,嚎啕大哭。而此前,她从没有因学习而哭过。但她还是咬牙挺了下来,考到了656的高分。
    有这样一种说法:运动员举重时,最累的不是刚举起和最后升直的时候,而是正向上举起时,但是如果咬咬牙坚持那一下就挺过来了。可以说,面临高考学生就是一群正在往上举重的人。
    2.“你等我拿状元”
    广东省高考状元徐岸汀,自称是“自信心超级爆满”,“高考前一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特别想去考试。考试要开场了,我喊出了‘执信英雄出手,谁与争锋’的口号,惹得一片狂叫。考完语文,我见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就等我拿状元吧!’”
    回忆起高考,高原知道自己的成绩不错。语文考下来之后,她心里更踏实了。“我想平常我都发挥得好好的,证明我是有实力的,不用怕高考。”高原,以670的高分成为福建高考理科状元。
    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张颖,在考前放弃了清华大学给她的中西文化综合班的保送资格以及复旦大学提供的自主招生名额。凭着自己的实力,她以698分的高分成为清华北大“争夺”的对象。
    “你就等我拿状元”并不是狂妄的口号,只是状元自信的表现,而实力又是自信的基础。状元的确有点运气的成分,可是,问鼎的实力和自信,怎能仅凭运气而论呢?敢放弃数所名校的“提前入场券”,不愧是实力和自信的完美结合。
    3.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大连市高考状元牟欣梦的语文成绩仅为104分,考完语文时觉得很不好,但她及时调整心态,在接下来的几门中认真发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数学更是考出了满分。
    福建省文科状元黄兆瑛在考数学时,由于没仔细看题,结果最后一道题用了半个小时都没做出来。走出考场,她终于忍不住,趴在一位老师的身上哭了。但发泄之后,她及时调整心情,随后的英语考了140分的高分。
    四川理科状元陈汉做客某热线时,谈到:“这次高考我也有‘败笔’。数学只考了137分,可说是大失水准。”陈汉的数学成绩一向突出,对这一科的期望值特别高,当然心理压力同样大。考试结束时竟有两道大题没做完,走出考场后,他才意识到刚才是因为太紧张而使思维受到了影响。于是及时调整,别的科目分数高,“状元”跑不了。
    其实,一门“考砸”并不意味着全盘皆输,考完一门放一门,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接下来的几门中只要正常发挥,实力在那儿,该是你的就是你的。除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外,说不定还能破釜沉舟,超水平发挥。
    方法篇
    1.纠错本
    在学习过程中,状元们并不是永远一帆风顺,像普通学子一样,在一道小题上,他们也经历了反反复复的练习、错误、再练习、再错误、再练习的过程。练习是纠错的一种,纠错是进一步练习,是对欠缺部分的弥补。今年的浙江文科、湖南理科、内蒙古理科等状元,在接受采访时,都提到有一本或者多本纠错本。纠错本是对错题的综合分析,达到知己不足的目的。
    2.“把高考当作是一次期末考”
    福建文科状元黄兆瑛给自己和身边朋友的忠告是,“把高考当作是一次期末考”。日常生活中除了学习外,她喜欢交朋友、游泳、打篮球、听英文歌。高考前一段时间,她甚至每天早晨还坚持跑步做运动,保持最平常的心态。她同时强调:“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计划。”到了高三下学期,她把计划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日常计划,每天要做什么,做完了就打个勾不再去想。另一部分是整体计划,主要是最后阶段的安排,3月份做卷子,4月份读课本,5月份属调节阶段。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管是哪一科目,潘学峰都努力寻找自己的“兴奋点”。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每一堂课、每一天、每一星期……他都给自己定下任务:做几道题,掌握

[1] [2] 下一页

中考高考子栏目导航
网站最新中考高考
网站推荐中考高考
网友热评中考高考
站长推荐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Cn-Teacher.Com 2006-202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6-2020 © 中国教师站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06018635号